用于在物體和入瞳之間使用一些浸油。由于其較高的折射率(通常略高于 1.5),因此數值孔徑可以大于 1(例如,1.3)。顯微鏡物鏡的 NA 非常重要,特別是在以下方面:它決定了對于給定的照明強度,觀察到的圖像可以有多亮。顯然,高數值孔徑的物鏡比低數值孔徑的物鏡可以收集更多的光。更重要的是,NA 對獲得的空間分辨率設置了邊界:假設物鏡不會產生其他像差,則最精細的可分辨細節的直徑約為 λ?/?(2?NA)。高 NA 會導致小景深:只有在距物鏡一定距離的一小段范圍內的物體才能看到銳利的圖像。攝影物鏡在攝影中,指定物鏡的數值孔徑并不常見,因為不認為此類物鏡用于固定工作距離。 取而代之的是,人們通常用所謂 ...
都沒有唯①的入瞳和出瞳,除了光闌位置。相反,對于每個對稱平面,我們會有一組唯①的光瞳。由于這些特征,當我們討論光程差誤差(OPD)或光線誤差時,在每個空間中,我們不清楚我們指的是哪個圖像點的誤差。在計算OPD時,在每個空間中,參考球的中心點應該是高斯圖像中的哪個點?由于通常在Z終圖像空間中我們沒有唯①的出瞳,如果系統光闌不在這個空間中,那么當我們寫出波像差函數時,我們使用的是哪個坐標?這些困難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自塞德爾第①次描述他的五種塞德爾像差以來,150多年過去了,但除了簡單的平行圓柱形變形連接系統以外,沒有人提供一套一般變形系統的完整的初級像差系數。相關文獻:《幾何光學 像差 光學設計》 ...
射光瞳,簡稱入瞳。完全決定進入系統參與成像的最大光束孔徑,是物面上各點發出進入系統成像光束的公共入口。孔徑光闌經由后面的光組在像空間形成的像稱為出射光瞳,簡稱出瞳。是物面上各點發出的成像光束經過光學系統后的公共出口。合理的選擇系統孔徑光闌的位置可以改善軸外點的成像質量。同時,當光闌的位置改變時,光闌的口徑也要隨之變化,以保證軸上點光速的孔徑角度不變。孔徑光闌的口徑的大小將影響光學系統的分辨率、像面照度和成像質量。同時,如果物體位置發生了變化,原來限制光束的孔徑光闌也會失去作用,被其他光孔替代。視場光闌、入射窗和出射窗光學系統能夠清晰成像的物空間范圍稱為視場。根據物所在的位置,對視場有兩種表示方 ...
發出的在半個入瞳面上按序分布的若千光線與參考球面交點之間的光程 就能求知各光線間的光程差了。鑒于參考球面與實際波面在出瞳中心相切或相交,該點(相當于主光線)的波像差為零,因此各條光線的光程與主光線的光程之差即為各光線的波像差。對給定光學系統,光線由物面坐標y和瞳面坐標所確定。不同的光線波像差不同,故波像差一定是這些坐標的函數。因坐標為的光線與坐標為的光線具有完全相同的光路,故必有據此,波像差表達式中,只可能包含偶次元:再由于光束對子午平面對稱,坐標的奇次項不可能在表達式中出現;再考感到軸上點波像差只是入瞳半徑的函數,因此和項只能以的形式出現。故有由于參考球面在出瞳中心與實際波面相切,即的主光線 ...
辨率幾乎只與入瞳直徑或數值孔徑有關,受像差影響很小,所以分辨率不適宜用來評價高質量的小像差系統的像差。對于大像差系統,分辨率作為的像質指標有時也不甚適宜。因為像差主要導致能量分散,直接影響線條的清晰度,對分辨率的影響則并不顯著。因分辨率與成像清晰度之間并無必然的聯系。此外,實際檢驗條件常與瑞利原始條件不符,使瑞利規定的分辨率不能很好地反映光學系統的質量。首先,各種光能接收器分辨亮度對比度的能力有差別,如人眼在照度良好、界線清楚的情況下能分辨1∶0.95的亮度差別;其次,瑞利的規定是對兩個相等亮度的自身發光點而言的,并且除兩個發光點外是沒有背景亮度的,這也往往與實際情況不符。所以分辨率是一個不很 ...
為望遠系統入瞳的直徑。若光電成像器件的線分辨率為 δ',則它與物鏡極限分辨角 ψ 之間應滿足下式式中,f' 為望遠物鏡的焦距。當物鏡的分辨角一定時,加大物鏡的焦距有利于滿足成像器件分辨率的要求。但加大焦距,會引起系統結構尺寸的增大。(2) 視場角 2ω望遠系統的視場用視場角表征,即物體的邊緣對人瞳中心的張角2來表示的。視場角可用下式來計算式中,f1' 是物鏡的焦距;2y' 是圖像傳感器光敏區尺寸的大小。圖像傳感器光敏區尺寸的大小限制了望遠系統物方視場角的大小。更多詳情請聯系昊量光電/歡迎直接聯系昊量光電關于昊量光電:上海昊量光電設備有限公司是光電產品專業代理商 ...
法是在系統的入瞳和出瞳處定位坐標原點,然后用光瞳坐標來定義系統像差函數。但在畸變成像系統中,正如之前所討論的,因為x瞳和y瞳通常不會相互重合,所以我們自然沒有這樣的選擇作為我們的坐標原點。在這項工作中,我們將在最終圖像空間中任意定義與最后一個折射面切向的平面作為我們的圖像空間參考平面,它將起到與RSOS中出瞳平面相同的作用。在這個平面上,我們將建立我們的x-y坐標,它位于點o處的系統光軸中心。在物體空間中,我們選擇參考平面作為物體平面本身。使用上述定義的坐標原點,考慮以下畸變成像系統:假設我們有一個物點,在近軸物面上。設點是最終圖像空間中的理想圖像點。設Σ'為來自P經過坐標原點O的光線 ...
且作為物鏡的入瞳,軸外點不會產生彗差和像散,僅有匹茲凡像面彎曲。校正板近于平板,對色差的影響也是很小的。圖32.馬克蘇托夫物鏡如下圖4所示,由球面反射鏡與略具負光焦度的彎月形透鏡構成,后者滿足馬克蘇托夫提出的消色差條件,即。適當選擇彎月形透鏡的參數和它相對于反射鏡的位置,可同時校正好球差與彗差。若將這種消色差彎月形透鏡置于卡氏系統的平行光束中,可把二個反射鏡改成球面而獲得良好的像質。圖4將無光焦度雙透鏡與球面卡氏系統相結合,可構成像質更好的折反射物鏡,有下圖5和下圖6兩種結構。這種雙透鏡由焦距相等、玻璃相同、間隔甚小的正、負透鏡組成,總光焦度為0且消色差。當分別改變二透鏡的彎曲形狀時,則可抵消 ...
。 D為系統入瞳直徑。該式雖得自遠場衍射,但在物距與光瞳直徑相比大得多時也能適用。顯微物鏡的像空間是符合此條件的。顯微鏡的分辨率以物面上能被物鏡分辨開的二點之間的zui小離表示。如下圖1所示,對應的兩像點之間的距離應等于其中任一個衍射斑的第1暗環的半徑,再考慮到像方孔徑角很小,有由于顯微物鏡總滿足正弦條件,且,故可得zui小分辨距為圖1但是,據以導出此式的基本公式只對兩個非相干的自身發光點是正確的。但在顯微鏡中,被觀察物體系被其他光源所照明,使物面上相鄰各點的的光振動是部分相干的,受此影響,式1中的數字因子將略有不同。根據參考資料,該數值因子將在0.57至0.83范圍內變化。根據阿貝研究,在對 ...
學元件將物鏡入瞳處的光功率降低至< 2 mW,使用Skylark 349NX,他們仍然獲取了4H-SiC和6H-SiC的清晰拉曼光譜,包括二階拉曼譜帶,如圖1所示。圖1 使用349NX激光器獲得的4H-SiC和6H-SiC的拉曼光譜因為實驗使用的二向色鏡對拉曼光譜測量來說并不是zui適宜的,所以低于~520 cm-1的光譜線被削減。然而,通過使用適應于349nm的光學系統,利用349NX所進行的微型拉曼測量是完全可行的。這需要一個調整后的光學裝置來適配349nm波長。使用配備GaAs光電倍增管和光柵的雙單色儀重復4H-SiC和6H-SiC上的拉曼光譜測量,得到的光譜如圖2所示。除了該系統 ...
或 投遞簡歷至: hr@aunion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