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厘米長的色散補償光纖以補償系統中其他組件的色散。然后,1GHz脈沖序列通過光學放大器進行放大并進入COSMO模塊。COSMO模塊包含超連續譜產生波導、二次諧波產生材料以及一個光電探測器。經過f-2f自拍頻過程后,來自光電探測器的電信號通過一個以~380 MHz為中心頻率的可調諧帶通濾波器來選擇fceo,然后用一個額外的RF放大器進行放大。該信號連接到Vescent SLICE-OPL,該模塊為MENHIR-1550的泵浦電流提供反饋,以實現fceo穩定。使用射頻頻譜分析儀可以清晰記錄fceo頻譜和噪聲頻譜。在整個系統中,由于COSMO模塊的性能,放大器泵浦電流提供140 mW(140 pJ ...
首先通過偏振色散補償光纖,以補償下游組件的色散,其余的光纖組件均采用保偏光纖,確保即使在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系統也能穩定運行。脈沖隨后通過摻鉺光纖放大器,然后被50:50的光纖分離器分光,每個COSMO模塊接受一半的脈沖光束。在考慮損耗后,每個COSMO器件的輸入功率約為45 mW(脈沖能量180 pJ)。這一數值大約比使用傳統高度非線性光纖產生超連續介質和f-2f自參考所需的功率低5倍。來自環內COSMO模塊的fceo信號與來自RF合成器的30 MHz信號混合。該信號通過鎖相環反饋器件向激光器提供反饋。通過計數器分別記錄來自內環與外環模塊的信號次數,以驗證fceo信號的穩定性。如果兩組COSM ...
纖的折射率、色散特性和非線性效應等的精確控制。圖1光子晶體光纖的結構(a)全固態光子晶體光纖(b)空芯光子晶體光纖二、PCF的優勢1.單模傳輸特性單模傳輸特性[1]是光子晶體光纖中zui早被發現,也是zui引人注目的特性,單模傳輸可以提高光電器件的信號質量及傳輸速率。對于普通光纖,當傳輸光的波長大于截止波長,就可能實現單模傳輸,但是對于光子晶體光纖,對光纖結構經過合理設計,就能實現在所有波長無截止單模傳輸。2.非線性特性光子晶體光纖是理想的非線性光學介質,因為與傳統光纖相比,光子晶體光纖的纖芯更小,從而更容易產生非線性效應[2],當改變包層空氣孔直徑和空氣孔間距時,有效模場的能量密度也會發生強 ...
角線電導率的色散部分,從這些部分他們可以計算法拉第和克爾光譜。八十年代末,幾個研究小組又開始研究MO光譜的計算問題。Ebert和Uspenskii和Khalilov計算了3b鐵磁體對角線和非對角線電導率的吸收部分,這與Callaway和同事計算的光譜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甚至有些不太好。Daalderop等人進一步計算了UNiSn光導率的吸收成分,并通過Kramers-Kronig變換計算了色散成分,隨后得到了第1個理論MOKE譜。Daalderop等人預測UNiSn的極性克爾旋轉為5c,但不幸的是,他們沒有發表在簡單系統上對他們的計算方法的測試。鑒于MO計算固有的困難,這種測試似乎是強制性的。此 ...
默斯-海森堡色散方程,該方程根據電偶極子算子的能量特征值和矩陣元素給出了折射率(克拉默斯和海森堡1925)。他通過考慮SO誘導的能量特征值分裂來解釋左圓偏振光和右圓偏振光折射率的差異,但忽略了SO耦合對波函數的影響。Kittel(1951)認為,SO耦合對波函數的影響可以產生同樣大的貢獻。Argyres(1955)提出了一個更完整的公式,其中處理了SO相互作用和自旋極化。因此,在五十年代,磁光學的基本起源被理解為SO耦合和交換分裂的相互作用。在同一時期,從世紀之交到五十年代,實驗技術不斷改進,但沒有新的發現可以報道。唯yi的例外是馬約拉納(1944)在應用磁場中發現順磁性金屬中的MO克爾效應。 ...
物質方程在非色散、各向同性、連續介質的情況下,可表示為:式中,Jc為傳導電流密度;Xe和Xm分別為電化率和磁化率;介電常數ε和磁導率μ分別描述了均勻物質對給定頻率的電學元件和磁性元件的反應。在沒有自由電荷(p=0)、非磁性、不導電(J=0,σ=0)的材料中:在這里一個矢量的散度和旋度,例如矢量E的散度和旋度是:2.光的本質自由空間的四個麥克斯韋方程聯立起來,可以得到zui終的兩個關于電場和磁場矢量的方程:其中,拉普拉斯算子作用于E和B的每一個分量;因此,電磁場的每一個分量遵從標量波方程。這表明了以矢量形式在自由空間傳播的電磁諧波的存在。即光的本質是電磁波。(1)光是一種三維平面電磁波由上式可知 ...
波長干涉法、色散干涉法、雙光梳干涉法與頻率掃描干涉法。多波長干涉法測量距離的原理基于不同波長光在光程差發生變化時引起的干涉現象。這個方法利用了不同波長光的相位變化關系,通過觀察干涉條紋的移動來確定測量目標的距離。這種方法在測距應用中具有高精度和靈敏度,尤其在需要非接觸和高精度的測量場景下。通過利用不同波長光的特性,多波長干涉法可以實現對目標距離的精確測量。雙光梳干涉法是一種使用兩個頻率非常穩定的光梳來實現高精度測距的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比較兩個光梳之間的頻率差異,從而測量目標的距離。通過觀察和分析這些干涉條紋的模式,可以確定兩個光梳之間的頻率差異。由于頻率差與目標距離有直接關系,因此可以通過測量 ...
帶的各向異性色散對黃系激子有顯著的影響。各向異性色散導致了電子與空穴和軌道的相對運動之間的耦合。圖1-7 Cu2O的能帶結構Cu2O根據其O空隙和Cu缺陷不同可分為n型或者P型半導體如圖1-8所示。在Cu2O中,銅空位出現淺的受主能級,氧間位形成深能級缺陷,形成能分別為1.8eV、1.3eV。銅間位出現在深能級,形成能為2.5eV左右。氧空位具有相對較低的形成能,但是它不穩定。通常情況下容易得到Cu空位P型Cu2O半導體。圖1-8(a)為銅多氧少(b)為銅少氧多情況下Cu2O本征缺陷的形成能實驗室前期通過電化學沉積控制生長條件可得到n型的Cu2O半導體。如圖1-9所示,在特定的電壓、pH和溫度 ...
纖幾何形狀、色散狀態和輸入脈沖持續時間的不同,導致光譜展寬的現象和機制的集合可以顯著變化,某些過程可以主導或被其他過程抑制。超連續譜產生過程的主要非線性因素是:受激拉曼散射、自相位調制、四波混合、調制不穩定性、交叉相位調制、孤子動力學(孤子裂變和孤子自頻移)和色散波的產生。盡管超連續譜生成背后有復雜的基礎物理學,但中紅外超連續譜生成的實際實現相對簡單。圖1說明了這一點,并描述了商用氟纖維(InF3)超連續介質發生器的概念原理和系統架構。開發了如圖1所示的系統。圖1所示。基于InF3光纖系統的中紅外超連續介質源的基本方案和工作原理示例:所示發射光譜對應于商用超連續介質發生器(Thorlabs, ...
這里的入射角色散范圍之間的垂直和zui大角度,是由物鏡的數值孔徑的限制光圈的平面與物鏡的后焦平面共軛,也稱為物鏡的衍射平面或瞳孔。通過使用內置的、可調焦的伯特蘭透鏡或用輔助望遠鏡代替目鏡,可以在顯微鏡的所謂conconscopical圖像中看到瞳孔。當分析儀,偏振器和補償器交叉zui大消光時,衍射圖像的特征是十字形消光區(圖1,插圖),這是由于在寬視場顯微鏡中使用會聚光束這一事實。所有不位于沿偏振面或垂直于偏振面中心入射面的光束都不能被熄滅,因為它們在透鏡陡峭的光學界面處由于p和s分量的差透射而以橢圓和旋轉偏振狀態反射。這種去極化產生了四個明亮的象限,由十字分隔。為了獲得zui佳的克爾對比度條 ...
或 投遞簡歷至: hr@auniontech.com